“訓練得當?shù)脑?,就一般寫作而言,人工智能很可能也寫得不錯。這就意味著,寫作者要提高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著名作家李敬澤如是說道。
大學畢業(yè)后,李敬澤逐漸開始寫作。幾十年來,他寫過大量評論文章,著有《會飲記》《詠而歸》等作品。前段時間他又出版了一部《上河記》,記錄了在黃河沿岸看到的風土人情。
寫作時,他努力避免在文章中出現(xiàn)古板的“文人氣”,面對真實的生命感受和人生經驗,努力尋找合適的表達方式,而不是輕易借用現(xiàn)成的套路和腔調。
網絡時代,感受到視頻媒介發(fā)展的蓬勃生機,李敬澤又策劃、主持了一檔人文談話視頻節(jié)目《文學館之夜》,與嘉賓一起聊文學、聊創(chuàng)作,文學館的貓也隨之走紅。
作家李敬澤。出版方供圖
他說,希望借此讓更多人走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了解那些經典作家、經典作品,同時從文學角度出發(fā),將對于世界、生活、生命的理解以新媒體的形式傳遞出去。
神奇的文化密碼
《上河記》收錄了15篇散文,源自李敬澤多年前的一次旅行。2000年,李敬澤曾作為“走馬黃河”考察團作家之一,前往黃河中游地區(qū)開展社會文化考察,度過了一段感觸極深的日子。
他將那些記憶寫成文字,記錄下行程中看到的風土人情。在《上河記》中,一篇散文對應一日的行程,如同旅行日記,當年行走黃河的軌跡一目了然。
文章聚焦凝固著歷史痕跡的舊牌匾、楹聯(lián)、村莊,以及當?shù)靥赜械奈锂a和節(jié)日風俗,村街深處“上了年紀”的樓閣、枝枝丫丫伸向天空的木架子……處處蘊藏著神奇的文化密碼。
寫于2000年的文章,帶著一些年輕人觀察世界的羞澀與好奇。李敬澤并不否認這一點,“短視頻時代,世界上一些地方在視覺上完全祛魅,這種好奇心反而顯得比較重要、難得。”
“作家中的考古者”
自開始寫作以來,李敬澤在文章中習慣于探討事物的文化深度、歷史深度,在日常生活中探尋風景背后的故事。久而久之,有不少人稱其為“作家中的考古者”。
《上河記》也是如此。那些黃河流域的山水風物,在李敬澤眼中并不是純粹的自然景觀,而是富有歷史和文化積淀。“正因如此,這些景觀引起了我強烈的興趣。”他說。
《上河記》。出版方供圖
為了記錄沿途風物,他親手繪制了路線圖、城堡平面圖。“我很有興趣地手記了很多老地方,那時很年輕,對很多事情都抱有強烈的求知欲。”
因此,旅行往往成為李敬澤探尋當?shù)仫L土人情的契機:旅行可以讓人們在與世界的對話中發(fā)現(xiàn)自我,拓展生命的邊界。相較于通過閱讀獲取間接經驗,旅行往往可以得到深刻的感悟。
“旅行和旅游不同。旅行不是簡單地看看風景,而是要透過風景,真正認識這個廣大、豐富的世界。”他認為,旅行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可以增加見識,也可以助人成長。
人工智能與文學寫作
從少年時代起,李敬澤讀了很多書,但很長時間內都沒想過要成為一名作家,“大學畢業(yè)后我做文學工作,慢慢開始寫東西。就好像在飯館工作,做著做著就成了廚子。”
他沒有刻意去規(guī)劃閱讀的內容和時長,“就好像我們吃飯,能說吃了哪碗飯有用、哪碗飯沒用嗎?古人講開卷有益,有很多東西是在閱讀中無形積累起來的。”
年紀漸長,他努力避免在文章中出現(xiàn)古板的“文人氣”,生命是鮮活的,因此寫作者應當面對真實的生命感受和人生經驗,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而不是輕易借用現(xiàn)成的套路和腔調。
那么,ChatGPT的火爆,會對文學的發(fā)展產生哪些影響?李敬澤覺得,人工智能的寫作能力很可能會越來越強,同時也對文學寫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是一般意義上的寫作,人工智能訓練得當,在掌握大量語料和邏輯的基礎上,很可能也寫得不錯。”在李敬澤看來,這就意味著,寫作者要提高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文學不會消失
就在前段時間,由李敬澤策劃并主持的《文學館之夜》播出了。這是一檔人文談話視頻節(jié)目,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錄制,以話題聊天的形式,展現(xiàn)了文學與生活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
回顧做節(jié)目的初衷,李敬澤說,希望借此讓更多人走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了解那些經典作家、經典作品,同時從文學角度出發(fā),將對于世界、生活、生命的理解以新媒體的形式傳遞出去。
“就好比博物館,將無數(shù)寶貝保存好、收藏好,這是開始而不是結束,我們要讓那些珍寶活起來,融入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他說。
對當下盛行的短視頻,他覺得,我們要看到短視頻巨大的影響,但也不要過于大驚小怪。“書面的閱讀與書寫,已經綿延了幾千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講,可以說是我們文明的根基所在。”
“文學的具體形式會有變化,但它建立在語言基礎之上,其中承載的人的思想、表達等是人之為人的根本。在這個意義上,我不認為它會消失。”李敬澤說。(記者 上官云)
- 2023-07-11評劉建華散文集《生命的辨識度》:生命為什么需要辨識度
- 2023-07-11看作家在島嶼讀書,給生活再提供一首詩吧
- 2023-07-11醫(yī)生寫書,我們希望看到什么
- 2023-07-11《散文中的北京》:以散文之美展現(xiàn)北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