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故鄉(xiāng)的社火
故鄉(xiāng)的年味,是以大年初三過后,社火“出馬”走向高潮,正月十四、十五鬧元宵,觀宮燈、轉燈、蓮花燈,猜燈謎,掛高燈,煙花助興,又在正月十七、十八“燒”社火中漸退的。
小時候過年,孩子們盼望的除了壓歲錢,便是打鼓和看社火湊熱鬧了。聽著那位豁牙的民間藝人咿咿呀呀的小曲,等到看完旦娃子跳舞和耍獅子,孩子們早已失去了耐心,便嚷著要讓父母背著回家,免不了惹得大人們生氣,因為他們看社火的趣味正濃呢!
故鄉(xiāng)的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大抵起源于祖先辭舊迎新的祭祀活動,其獨特的魅力展示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融匯著古老藝術的博大精深,因頗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和傳統(tǒng)習俗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是民族文化的一塊瑰寶。
盼社火,是一件誰也不敢馬虎的很莊重的事。社火雄動不雄動,燈的多少是關鍵。虎頭燈一般兩個,正面畫有虎頭,側面寫有“風調雨順”“四季平安”“吉祥如意”“五谷豐登”,臘花盆一般為四到八個,形似宮燈,瓜燈四個;以前獅子一般是手工編的,獅子的頭一般用簸箕,現在全部是新式的。
提社火的一般是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提前聯系好支社火的人家,當夜幕降臨,鼓鑼喧天,主人家早早備好煙酒飯菜,當然少不了土鍋子,在鞭炮聲中,主家和那位前來提燈籠的老者互相行作揖禮完成接社火。
在河東和寧夏的有些地方,當兩村社火相遇,有儀表堂堂、以詩詞問答形式“諞官”的春官,其來源于古代祭祀“芒神”“打春”,祈禱新春吉祥如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接下來開始跑場子,一般由執(zhí)旗領頭兩人,各領兩路縱隊,在鼓鑼聲中碎步前移,“鉆花眼”“二龍戲珠”,最氣勢磅礴的要數“太子游四門”了,伴隨著風調雨順太平年的小曲。要是有跑馬燈的,那氣氛就更粗獷奔放了。騎馬人披衣圍裙,引馬者手執(zhí)長鞭,吹哨“馴馬”,銅鈴聲和鑼鼓聲融合在一起,大西北的豪邁與浪漫在此刻達到了完美結合。
旦娃子載旦,一般由四到八名小姑娘演出,有的地方是小男孩。她們左手托紙糊的臘花盆,絢麗奪目,右手提絲綢彩帕,有的拿彩扇,踏十字舞步,也稱臘花舞,伴隨著民歌小調,管弦齊鳴,罄碗叮當,邊跳邊唱,彩扇獵獵,絲帕飄飄,給人輕松歡快的享受。
故鄉(xiāng)的小曲,來源于牧歌樵歌情歌,充滿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缎置糜^燈》《劉海打柴》《割麥》《繡荷包》《剪窗花》《元貴賣水》《王祥臥冰》《張連賣布》《南橋擔水》《華亭相會》等伴隨著民間藝人歡快明朗的唱腔和二胡、弦子、竹板、銅鈴等樂器聲飄出,要是還看到“天官賜福”和“劉海撒金錢”,是值得慶幸的。
跑旱船一般有單、雙船兩種。船姑娘在船內看著艄公的船槳方向內外對舞,木竹扎成的四角懸掛繡球的旱船隨著鼓點悠然蕩漾,跌宕起伏。
最后便是耍獅子了。拳棒手(武術拳師)威風凜凜,手持“小瓜燈”,或用五尺棍、鐵連枷、九節(jié)鞭,引獅子繞場,打開場地,獅子顧盼望尋,咬癢、跳桌凳、上高桿、滾繡球,打完四門結束,但千萬不能絆倒在院子里,這是有講究的。
時代在發(fā)展,故鄉(xiāng)的社火也在不斷推陳出新。除了夜社火,白天還有高節(jié)子(高蹺)、彩車,內容多于傳統(tǒng)文化有關,如《西游記》中的唐僧師徒,《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關羽、張飛,《水滸傳》中的人物等。當然還少不了那位扮丑搞怪的“老妖婆”了。
故鄉(xiāng)的社火,讓隴中大地處處洋溢著幸福和歡樂,流露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恩。
身在他鄉(xiāng),看著視頻里充滿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智慧與才能,伴有樂舞、曲藝、武術、戲曲和古藝美術的社火,我不禁眼角濕潤,多么想回到那人杰地靈的老家,看看那位手持鍋墨染黑的老笤刷子的蛤蟆娃也好。
?。ū景鎴D片均由張子斌拍攝)
- 2023-01-31蘭州市安寧區(qū)馬家莊社區(qū):社火到門前 新春年味濃
- 2023-01-30【網絡中國節(jié)·春節(jié)】蘭州榆中:城鄉(xiāng)社火歡 春節(jié)年味濃
- 2023-01-28社火鬧新春
- 2016-03-29平涼民俗|武社火(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