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陶板傳拓與敦煌文化相遇 看微雕傳承人如此“妙手生花”
阮琦和她的拓印畫作品。
拓印敦煌系列作品
傳拓技藝,是一門古老的“存真術(shù)”,它用紙、墨及傳拓工具將鑄刻在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拓印下來。這門技藝為我們保存了眾多珍貴的文獻資料、博大精深的漢字書法、精美絕倫的繪畫藝術(shù)和巧奪天工的鐫刻技藝。
近日,記者走進阮氏微雕第三代傳承人阮琦在蘭州的工作室。當陶板傳拓與敦煌文化相遇,您或許能在陶板與宣紙之間,看到二者如何在微雕傳承人手中開出藝術(shù)之花。
偶然萌生傳拓念頭
阮琦,是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阮文輝之女,在父親的影響和培養(yǎng)下,早年學習了葫蘆微雕工藝,后跟隨父親在江蘇宜興研習,將雕刻技藝與紫砂工藝結(jié)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因鐘情于雕刻技藝,阮琦創(chuàng)作的雕刻葫蘆、紫砂壺微雕、紫砂陶刻等一系列作品曾多次榮獲全國性獎項。
走進工作室,墻壁四周掛滿了雅致的傳拓字畫,阮琦也向記者講述了拓印畫——“拓印敦煌”系列的始末。
偶然的一次機會,讓阮琦發(fā)現(xiàn)陶刻拓片畫頗受人喜愛。
“有一次,一個朋友非常喜歡我父親曾經(jīng)雕刻的一幅陶板雕刻作品——‘無中生有,有中生無’,遂希望我為其雕刻一塊陶板。正當我雕刻即將結(jié)束時,另一位朋友問我,能否做陶刻拓片?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想,我為什么不能把這些陶板做成拓片畫,讓更多人擁有呢?畢竟雕刻一塊陶板費時費力,并非人人都能擁有。于是,創(chuàng)作屬于甘肅的陶刻和拓片畫的想法就在我的心里發(fā)了芽。”阮琦說。
談到陶刻與拓印畫,阮琦說:“紫砂拓印是用拓印的傳統(tǒng)技藝,將整個紫砂器物上的銘文、圖案、印款等印拓出來,然后根據(jù)需求進行題跋、配書法、繪畫等,最后裝裱。除了紫砂壺,紫砂陶板畫也頗受藏家們的追捧。宜興紫砂,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有其獨特性,而甘肅白銀的紅砂也非常有特點。上世紀70年代,白銀曾派人到宜興考察學習交流,但當時由于時機不成熟,發(fā)展地方紅陶的想法便擱置了。去年,我懷著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從宜興回到了蘭州?;氐郊亦l(xiāng)后,我越發(fā)想在傳承家鄉(xiāng)文化方面做一點努力。”
白銀的陶瓷生產(chǎn)歷史悠久,阮琦曾專門研究了白銀的紅陶,她告訴記者,經(jīng)過專家鑒定比對發(fā)現(xiàn),白銀紅陶和宜興紫砂在微量元素含量方面非常接近,于是,她便開始嘗試用甘肅白銀紅陶進行陶板雕刻、傳拓。
用敦煌風代表甘肅
創(chuàng)作陶板,什么樣的題材更能代表甘肅呢?
創(chuàng)作之初,阮琦一直在梳理甘肅省的文化資源,最終,選擇從敦煌文化元素入手。
“敦煌文化,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和多元融合的東方典范,作為甘肅人,我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歡敦煌文化。”阮琦說,敦煌的飛天、九色鹿等形象,幾乎家喻戶曉,也極具特色。于是,她開始用刀代筆,在陶板上展現(xiàn)敦煌文化。
一塊陶板,首先需要雕刻,再燒制。雕刻,根據(jù)題材的難易,需要三四小時甚至七八小時不等。隨后,燒制陶板也需要三四天時間。
幾天后,一塊敦煌風的陶板就在微雕傳承人的手中完成了。
阮琦說:“陶板可以作為裝飾畫裝裱后被喜歡的人收藏,它也有其另外的用途,那就是用它來拓印。”
古人持刀刻金石以志,今人執(zhí)拓摹歲月波紋。
阮琦向記者介紹了具體的拓印方法:首先要把一張噴濕的宣紙敷在陶板上,用拓印的工具一點一點拓印,待紙張干燥后繼續(xù)噴水……使水彩顏料均勻地拓在宣紙上,然后把紙揭下來,一張拓片畫就完成了。
一方拓片,將幾種藝術(shù)風格相融合,竟產(chǎn)生出奇妙的魅力。
為了突出敦煌色彩,阮琦一改傳拓以墨為色的特點,改用中國畫的顏料,讓一幅幅傳拓畫更能彰顯敦煌壁畫里的色彩之美。
前不久,阮琦受邀為一所小學講了一堂傳拓的非遺傳承課,孩子們對于傳統(tǒng)傳拓技藝都很好奇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極其活躍。
談及工作室未來的發(fā)展,阮琦說,除了陶板傳拓畫,目前正在進行白銀紅陶壺的創(chuàng)作,希望將阮氏的微雕技藝與甘肅本地的文化或自然資源相結(jié)合,以更創(chuàng)新的方式宣傳家鄉(xiāng)甘肅。
文/圖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荊雯
- 2024-01-19“第十屆全國大眾冰雪季”甘肅省冰雪嘉年華啟幕
- 2024-01-18甘肅實施冬春季旅游市場全面突破行動 10大主題30類活動喜迎春節(jié)
- 2024-01-18冬游金城過大年 蘭州市推出108項系列文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