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秦安縣鳳山村 故鄉(xiāng)原風景的美麗誘惑
■興國寺
■胡纘宗像
■寧靜安謐的祠堂巷
■侯氏民居的照壁
□劉小雷
鳳山村,地處秦安縣城東南角,位居于鳳山腳下、南小河北岸,因坐北朝南、光照充足而又稱鳳陽城。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有隴上小鄒魯之稱。走進鳳山村,那幽深厚重的巷道、滄桑古樸的故居民宅,風景優(yōu)美的景點勝跡,處處向人們訴說著鳳山村悠遠的歷史、璀璨的文化。
2006年,鳳山村以它特有的歷史沉淀和文化財富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
每次夏季去天水,路過秦安境內(nèi)時,我的心情都會極為愉悅。
公路兩邊的桃林結(jié)滿了繁若晨星的蜜桃,而果農(nóng)早把成箱成垛的鮮桃碼放在沿線,讓路過的車流總是在這里不知不覺地把速度放慢下來。但在我眼里,覺得比這更具有誘惑力的是不時就躍入的宣傳地域文化的大幅廣告:“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邵店歡迎你!”“隴上小鄒魯,鳳山別有天。”
邵店有大地灣文化遺址,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自然實至名歸,那么鳳山村呢?留給我心中一個很大的謎題。
其實早在多年前,筆者去秦安縣城探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國寺,在寺內(nèi)的般若殿上懸掛著明代書法家胡纘宗所書寫的匾額“般若”,已經(jīng)揭示了其中的玄機,只是我當時未能詳查。
后來筆者向秦安縣宣傳部的胡長順先生了解鳳山村的情況時,他說鳳山村就在縣城東南角的興國鎮(zhèn),位于城郊,不遠。
我有點失望,擔心過多的現(xiàn)代化的氣息會影響到它的鄉(xiāng)村生活情態(tài)。直至胡長順再次提到胡纘宗的名字,他說這位先輩當年就居住在鳳山村。
胡纘宗(1480年—1560年),秦安縣人。明代官員、文學家、書法家。曾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后受人陷害革職歸鄉(xiāng)。
胡纘宗罷官回鄉(xiāng)后在可泉寺著書,刻有《藝文類聚》一百卷。善作詩,其詩樸質(zhì)、深沉而情感熾烈。他的墨跡,在江蘇鎮(zhèn)江有“海不揚波”、曲阜孔廟有“金聲玉振”坊,天水伏羲廟有“與天地準”牌匾,又有“趵突泉”石碑。《四庫全書總目》收入六種胡纘宗著述提要。
因為要到胡纘宗的故鄉(xiāng)和歸養(yǎng)之地一看究竟,自然興致很高。
鳳山村因鳳山而得名。能成為幾百年的人文昌盛之地,鳳山村離不開它的呵護和滋養(yǎng)。胡纘宗在《秦安志》中這樣形容鳳山村背靠的鳳山:“秦安縣城城東百步為廟山,其山之高峰趨赴縣東。”
鳳山是從大地灣附近的九龍山向西延伸的余脈,它猶如鳳頭雄峙秦安縣城,其上由泰山廟古建筑群、太平堡遺址、行宮及春場園四大部分組成。山上廟宇鱗次櫛比,始建于明代,后經(jīng)多次維修和擴充。現(xiàn)存殿宇31座,分一閣、一宮、二廳、三廈、二十四殿宇,是天水市范圍內(nèi)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
鳳山村實際上已經(jīng)和縣城完全連成一片,繁華而喧鬧的市井氣息讓人懷疑是不是來錯地方。村書記聽說我們的來意,也不多話,抬腳就走,指引我們來到旗桿巷。他指著巷口的兩根電桿說:“傳說這個位置最早立的是兩根旗桿。”至于為什么要立旗桿,我猜那可能與胡纘宗在地方上的超卓地位有關吧。除了胡纘宗出生在這里之外,這里還出生過一個叫權(quán)德輿的歷史文化名人,他是唐朝眾多宰相之一。
權(quán)德輿的官做得比胡纘宗大,但在精神層面,胡纘宗離今人更近:胡纘宗留給秦安人豐厚的遺澤,在離鳳山村不遠的邢泉村,在他幼年讀書、晚年著書立說的可泉寺,還建有胡纘宗紀念館,里面收藏著與胡纘宗有關的歷史和書法墨寶。其中,以胡纘宗“清明上河圖”和“鳳凰千仞”的牌匾尤為著名,成為后人紀念和研究胡纘宗的重要歷史文獻之一。
順著旗桿巷往里看,不到百米的距離,并沒有我想見的“流水桃花西塞隱,茂林修竹山陰路”的景象,但在普通民居里,我看見了有老宅子雕梁畫棟的門樓混雜其間。果然,大名鼎鼎的“李氏民居”就在其中。
“李氏民居”比起其他古民居來講,保存更為完整,在建筑方面更為講究和氣派。要想進入該宅院必須得經(jīng)過三道門,而每道門上都有巧雕細鏤的雕花圖案,十分考究。
進入院落之中,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一個風格考究的四合院,房子建造獨特氣派,院落寬敞大方。
要說“李氏民居”最具文物價值的,應該是上房正中擺放著的,李氏家族專門用來供奉祖先的木雕“祖宗龕”,作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像這樣的木雕作品已經(jīng)存世很少了。
我問主人,是否請文物專家估過它的價值,主人連忙說:“沒想過,只是想把這件寶貝一代代傳下去。”
聽主人講,“李氏民居”修建于民國元年,如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原來房子最初的主人是一位大富商,當時家業(yè)繁榮昌盛、人丁興旺,所以在今天,我們才能看到這樣氣派非凡的古民宅。
在另外一個巷子,我們參觀了“丁氏民居”。據(jù)說它建于清代末年,是陜西靖邊、韓城知縣丁錫奎的住宅。該民居布局呈四合院,西面為上房,面闊三間,南北兩面為廂房,都是單坡布瓦頂,結(jié)構(gòu)為雙步梁載單步梁。在上房外面的圍墻上,有精美奇異的雕花圖案。
除了“丁氏民居”和“李氏民居”之外,還有“侯氏民居”和“蔡氏民居”等,這些民居共同的特點是大多屬于清代建筑,呈四合院狀,整個院落布局對稱、錯落有致、寬敞宏偉。這些房屋素墻黛瓦,獸脊鱗次櫛比,磚雕、木雕內(nèi)容豐富,尤其上房特別高大,頗具氣象。
說完民居,再對鳳山村里和周邊的歷史遺存予以梳理:
創(chuàng)建于元至順年間(公元1330年—1332年)的興國寺,明代時被列為秦安八景之一,由胡纘宗題寫匾額的主體建筑般若殿保留明顯的元代建筑特征,為甘肅省現(xiàn)存最早的木構(gòu)建筑之一,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鳳山村西面的文廟大成殿更是風格獨特,始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主體建筑大成殿,是甘肅省保存較完好的明代木構(gòu)建筑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鳳山村相連的還有名列全省百家文物收藏單位前十位的秦安縣博物館,其館藏文物豐富,從距今1億年的魚化石,2500萬年前的鏟齒象化石,新石器時代人類生產(chǎn)生活用具到明清時期的文物等均有收藏,沒有斷代和缺環(huán)。秦安縣博物館與興國寺、文廟大成殿、鳳山相互映襯,融為一體。
人文上的價值讓鳳山村熠熠生輝,在那些即將消失在城市里的“城中村”里,越發(fā)顯得珍貴和不可復制,希望它能更長時間地保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 2023-11-14“簡”述絲路檔案管理法 古人用的“便簽貼”上寫了啥
- 2023-11-14酷似“罐罐茶”的三獸足紅罐 讓人“陶”醉了四千年
- 2023-11-14麻辣兔頭源自敦煌?看完千年前絲路驛站食譜不淡定了
- 2023-11-14蘭州古鎮(zhèn)里消失的老行當:“給馬穿鞋”分為哪幾步